在生物制药、细胞培养、疫苗研发、食品检测等对无菌环境要求高的实验室中,实验室正压过滤器是保障气体或液体无菌过滤的关键设备。与传统负压抽滤不同,正压过滤器通过外部气源(如压缩空气或氮气)施加压力,推动液体通过滤膜,具有流速快、不易污染、适合大体积过滤等优势。然而,若操作人员对其工作原理、使用要点和维护要求缺乏了解,极易导致过滤效率下降、滤膜破裂、样品污染甚至设备损坏。想要实现高效、安全、稳定的运行,以下几点知识很关键。
一、理解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
正压过滤器的核心是微孔滤膜(常用0.22μm或0.45μm),安装于不锈钢或聚碳酸酯滤壳内。过滤时,待滤液体置于储液瓶中,通过气源接口接入洁净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,施加0.1-0.3MPa的压力,迫使液体穿过滤膜进入下方接收瓶,微生物、颗粒物等被截留在膜上。整个系统需确保气路、液路密封良好,避免泄漏。
二、正确选择滤膜与滤器规格
滤膜材质(如PES、PVDF、PTFE、尼龙)必须与待过滤液体兼容,避免溶解或吸附。例如,强有机溶剂应选用PTFE膜,蛋白质溶液宜用低蛋白吸附的PVDF膜。滤器容积应略大于待处理液体体积,避免溢出。多联过滤器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,提高效率。
三、规范操作流程
组装与灭菌:滤壳、滤膜、接头等部件需经高温高压灭菌(121℃,20min)或无菌包装。组装时在超净台内操作,防止污染。
密封性检查:组装完成后,先不加液体,施加压力观察压力表是否稳定,确认无漏气。
压力控制:严禁超压操作,过高的压力会击穿滤膜或导致滤壳变形。建议使用带减压阀的气源,精确控制压力。
过滤完成判断:当滤液流速显著下降或停止,且压力表显示异常升高时,可能为滤膜堵塞,应停止操作,更换滤膜。

四、及时清洁与维护
每次使用后,立即拆卸滤壳,用去离子水或适宜溶剂冲洗,去除残留物。不锈钢部件可高温灭菌重复使用,塑料部件注意耐温限制。定期检查O型密封圈是否老化、变形,及时更换。
五、避免常见错误
滤膜安装反向(支撑网朝上);
使用不洁净或含油的气源污染样品;
过滤完成后未及时释放压力即拆卸,造成液体喷溅。
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关键知识,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正压过滤器的性能,确保过滤过程高效、无菌、可靠,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坚实保障。